加快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市
发布时间:2014-08-06 00:00:00文章来源:衡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阅读:
到2015年,我市高新技术年产值要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8月5日召开的全市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敲定下一步目标任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亿龙强调,要加快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市,为衡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海兵主持会议。
会议明确下一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5家以上,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以上,产学研结合重点技术创新团队10个以上;专利申请总量8000件以上,专利授权总量4000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申请专利率达到90%,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上建有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0家,高新技术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李亿龙以“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创新载体建设成果丰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学研合作取得进展”充分肯定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目前,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1家。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71亿元,增长16.2%,占GDP比重54%。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块,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质量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近3年,全市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表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7项;申请国家专利6498件,授权国家专利3680件,排名全省前列;申请国际专利36件,授权国际专利8件,排名全省第二。我市企业分别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等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余个、校企合作攻关项目200多个。
李亿龙指出,要以战略眼光深刻认识科技创新。他说,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引擎、加快发展的核心、转型升级的基础、增强后劲的动力。衡阳未来的希望根本要靠科技创新。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创新发展”作为总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轨道。
李亿龙要求,要以务实举措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要把“五化融合”作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总举措,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衡阳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工业门类齐全、工业企业众多、工业基础雄厚,而且将来还要引进一大批工业企业,传统企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我们用信息化来带动,用信息化来武装,将信息化融入到工业化全过程;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要运用信息化的成果,利用三维立体空间来做规划;要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强城市建设;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市场化融合。把市场的管理纳入到信息化管理范畴中来,包括商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都要用信息化来统领。市场交易结算要从现金逐步发展到智能卡。科技、商务、经信、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有机结合起来,在科技信息化方面做大文章,促进信息化与市场化融合发展;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要用信息化推动农业的商品化生产,像办工业一样办农业。
李亿龙强调,要以改革精神统筹谋划科技创新。主要是强化“四个作用”,即强化平台承载作用、企业主体作用、人才支撑作用和产业带动作用。要强化平台承载作用,建立好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及科技推广平台。要强化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重点扶持一批行业技术突出、实验设施齐全、主攻方向明确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办出特色、提高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或承担各类科技计划,探索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要强化人才支撑作用。不但要用好衡阳现有的人才资源,还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不但要聚集人才,还要培养用好人才,为各类人才创造最优的环境,让人才在创新舞台上大展身手。要强化产业带动作用。要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艺、设计和装备水平,以技术改造带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衡山科学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平台的作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衡阳的特色支柱产业。
李亿龙强调,要以坚强领导保障支持科技创新。要从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入手,加强领导,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加大投入,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
周海兵要求,要进一步凝聚科技工作合力。要发挥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引导作用,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市直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各企业要不断增强创新主体意识。要进一步营造科技工作氛围。在全市掀起热爱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潮。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把科技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会上,李亿龙、周海兵还为2013年度“衡阳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获得者及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获得者和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段志刚在会上宣读了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衡阳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市政府正厅级干部、顾问陈新文在会上作工作报告。
市领导邓群策、廖炎秋、谢宏治、罗东海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