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 助推衡阳制造向高端迈进
发布时间:2019-01-17 00:00:00文章来源:衡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阅读:
衡阳市医疗资源丰富,吸引了不少医疗企业来衡发展。桑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衡山科学城的智能制造企业代表,其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静脉药物调配机器人填补了国内配药机器人的空白。近日,市人大代表、南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志刚建议,大力扶持医疗机器人、生物医药等行业发展,助推衡阳制造向高端迈进,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正文】
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新设立的智能配药室在有序运转。这台静脉输液配置机器人正在配置参麦注射液,三瓶注射液,每瓶50毫升,机器人药费约3分钟配置完成。尽管机器人所需的配置时间比人工的要多,但配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却大大提高。
【同期声】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智能配药室护师 冯洁
现在这个机器人每天可以配(药)到100组,(能够)提高药物的一个精准度,目前阶段是承接我们肿瘤学院内科的药物,到时候我们下一步会推广到全院,为全院配药。
【正文】
配药,尤其是治疗肿瘤的化疗药,对人体以及环境都有一定的损伤,过去医护人员都是轮班配化疗药。而静脉输液配置机器人投入使用后,可以全天不停地运转,并且在密封空间下配药、清洁设备,几乎不会造成医护人员身体损伤以及环境污染。
【同期声】
衡阳市人大代表 南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罗志刚
通过这个桑谷机器人以后,它对所有的医疗废物进行一个不可拆分式的打包处理,再进行一个集中处理,对环境效益是非常好的。
【正文】
罗志刚长期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发现目前国产静脉输液配置机器人仍是一个新兴产业,市场有待开发。他做过推算,全国有2500多家三级医院和两万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如果每个医院引进2至4台医疗机器人,所产生的产值将极大促进衡阳相关行业的发展。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院今年引进了一台静脉输液配置机器人,并计划在老院再引进一台。
【同期声】
衡阳市人大代表 南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罗志刚
平均每一台大概400万,两万多家(医院)的话大概就是8万台这样一个初试装配的市场容量,大概就是800个亿到1000个亿。
【正文】
罗志刚向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建议案后,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3311”工程中已经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及相关的新材料产业,并出台了若干扶持政策。同时,实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引进科研人才及团队,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并为企业在项目申报、厂房建设、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帮助,搭建推广平台,争取早日创造效益,提升衡阳制造的实力和品牌。
【同期声】
衡阳市人大代表 南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罗志刚
因为人大代表的建议它有一个特点,它就是很具体的一件事很好落实,不像那种很大很空的大一些范围的东西,这件事办理得非常满意。